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_国产综合视频在线_久久伊人热精品老鸭窝_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能

 
按鈕文本
陜西省農業品牌網歡迎您!咨詢電話:029-81318081
產業造血拔窮根 因地制宜久為功 ——陜西省產業扶貧工作紀實
來源:陜西省農業農村網站 | 作者:陜西省農業農村廳 | 發布時間: 2021-01-26 | 2221 次瀏覽 | 分享到: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是拔掉窮根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是從根本上確保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的有效手段。近年來,陜西因地制宜,久久為功,實現了產業項目對扶持對象的全覆蓋,集體經濟組織對貧困村的全覆蓋,取得決定性成效。

image001.jpg

謀布局強產業 拓寬增收空間

“果園已經進入盛果期,按目前行情掙十七八萬沒問題。” 2020年國慶節前夕,看著掛滿枝頭的紅蘋果,家住千陽縣草碧鎮龍槐塬村的蒲維科信心十足的如此說道。通過發展矮砧蘋果種植,2017他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截至2020年底,龍槐塬村已建成170畝的矮砧蘋果示范園,蘋果已成為該村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

如今,全省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像蒲維科一樣,通過發展產業,把手上的“土疙瘩”變成了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image003.png

精準扶貧,產業為先。陜西把產業扶貧作為厚植脫貧攻堅底氣的制勝法寶,出實招、亮硬招,以政策引領,強化各項要素保障,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產業扶貧大格局。

陜西省強化省級部門橫向聯動、推動市縣鎮村協同攻堅,聚集14個省級部門和單位,形成多部門協同推動、多渠道資金投入、多層次參與幫扶和多層面風險防范的工作運行機制,推動資金、項目、政策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聚集,向產業扶貧集中。

陜西省先后出臺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產業帶貧益貧長效機制《指導意見》;對產業發展、主體帶貧、農產品營銷、合作社規范、集體經濟壯大、資金使用等重點環節分類出臺指導意見,形成了舉措完備、針對性強、實用實效的政策指導體系。

image005.png

選準產業項目,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創新,硬核政策讓扶貧產業在全省遍地開花。陜西圍繞“3+X”工程,制定印發貧困地區精準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指導意見》,建立全省產業扶貧項目庫,為56個貧困縣提出產業發展菜單,指導各地依產業定項目,依項目強帶動,初步形成了“大產業、大聚集”“小產業、廣覆蓋”發展格局,30多種特色產業集中在貧困地區布局,群眾產業增收空間、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一大批區域特色產業快速壯大,成功實現帶貧益貧和富農增收,極大地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2018年以來,全省年均入庫項目1.5萬個以上,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實現了特色產業100%全覆蓋。全省貧困地區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963元提高到2019年的11412元,占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由87.78%提高到92.58%。 

主體壯大  產業鏈上緊帶貧 

位于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的3500畝海升有機蘋果示范園,是陜西首個有機蘋果矮砧密植示范區。在寶雞海升果業這一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千陽縣現已有10902戶貧困戶,通過產業搭載,土地入股、園區務工、自主建園、育苗銷售等方式,鑲嵌到蘋果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依靠蘋果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image007.png

產業強不強,關鍵看“頭羊”。

陜西把各類經營主體精準帶貧作為產業扶貧關鍵舉措,出臺主體帶貧增收的《指導意見》,按照“一業一龍頭、一村一主體”思路,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支持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創建優勢品牌,延長產業鏈條,增強扶貧帶貧能力。

在《指導意見》的激勵下,陜西省新型經營主體迅猛發展,2015年至2020年,56個貧困縣新增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兩萬多家,累計帶動貧困群眾110萬人次。僅2020年全省7637家主體帶動了46.5萬戶貧困群眾。

陜西充分挖掘各類主體與貧困群眾獲益的方式差異和生產的內在聯結,探索形成“先借后還”“托管經營”“訂單生產”等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各類帶貧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同時,在農產品初加工、產業后整理、產業強鎮、特色小鎮、三產融合先導區等項目上向貧困地區傾斜,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通過不斷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帶貧激勵的政策支持,陜西省引導各類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將更多貧困戶嵌入產業鏈、融入利益鏈。據統計,2020年各類主體通過入股分紅、勞動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貧困戶61.8萬戶,讓貧困戶穩定分享產業鏈和價值鏈收益。 

盤活集體資產 夯實農村產業基礎 

全省產業扶貧堅持當年退出任務和脫貧成效鞏固兩大攻堅目標,統籌部署、一體推進,強產業、育主體,建機制、強保障,抓整改、促提升。

image009.png

隴縣東風鎮下涼泉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2020年,下涼泉村村集體拿出110萬元建成2230平米廠房的社區工廠,創建糧食銀行,依托面粉加工,建起了養殖場,初步形成了服務區域群眾的產業鏈。2020年,該村村集體收益已突破60萬元,村民的腰包也隨之鼓了起來。

下涼泉村是陜西省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典型村之一。在陜西,越來越多的“空殼村”盤活了集體資產,村集體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讓貧困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在脫貧攻堅中,陜西省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為抓手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不斷夯實群眾脫貧基礎,構建穩定增收長效機制。整合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8億多元,調動市縣扶持資金,持續推進百村示范、千村試點、萬村推進工程,啟動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創建活動,探索創新控股直營、委托經營、入股參股、承包租賃、聯合合作5種經營方式,總結提煉推廣20多個典型案例,選派百人宣講團培訓4500余次、58萬人次,指導開展村集體經濟審計,推進村集體經濟規范化運行。

目前,全省村集體經濟組織迅速發展壯大,共成立1.7萬個集體經濟組織,6462個貧困村實現全覆蓋,全省70%的村集體經濟有了發展。這一串串飄紅的數據、一份份喜人的捷報,都彰顯了產業扶貧的澎湃動能。

image011.jpg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陜西還形成了產業扶貧22種典型模式和35個成熟范例。涌現出榆陽區趙家峁村、澄城縣貧困戶翟書民、扶風縣致富帶頭人王喜玲等一大批產業脫貧和產業幫扶典型,總結出白水“果園托管”、寶雞“嵌入式”產業扶貧模式、延安蘋果帶貧益貧范例等一批成熟范例。

“先借后還”“托管經營”“訂單生產”……盡管產業不同、模式各異,卻都指向一個目標——千方百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俯身向下解困幫難 真情用心幫扶實干

image013.png

為了滿足貧困群眾的技術需求,更加精準攻破貧困堡壘,陜西省堅持重心向下開展技術幫扶,不但創建了技術幫扶“110”平臺,還連續4年開展百名干部包市聯縣幫扶,組建“四支隊伍”結對幫扶,實現了產業脫貧指導服務全覆蓋,為促進產業發展和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幫扶“110”平臺,只要群眾一個求助電話,幫扶人員或主動上門或電話溝通,24小時全天候幫貧困戶解決技術難題;百名干部包市聯縣幫扶,抽調100多名干部深入56個貧困縣、53個貧困村抓點示范;“四支隊伍”結對幫扶,全省組織4000名農業專家、1.2萬名技術干部、1.4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和8000多名職業農民的“四支隊伍”,同步選聘1.6萬名產業指導員,在農資服務、技術培訓、就地創業多個方面主動帶領貧困戶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幾年來,全省累計開展技術幫扶350萬戶次,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

image015.jpg

陜西省還把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提升產業發展效益的重要途徑,通過多渠道促進農產品營銷。

自2018年起陜西開展農產品“三年百市”品牌營銷行動,推動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產銷結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陜西省在全國一、二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進行品牌培育和宣傳銷售,陜西農產品品牌在全國叫響,產業扶貧實效得到有效提升。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

一個個“產業實招”讓群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一項項科技幫扶措施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有了信心。

image017.png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展望未來,陜西省將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奮斗“十四五”、邁向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奮發拼搏。